学校干部师生热议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作者:党委宣传部 发表日期:2025年10月26日 22:21 点击:[]
【编者按】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学校干部师生热切关注全会盛况,通过各类媒体第一时间收听收看,学习热议全会精神、畅谈感想体会。
人才工作办公室主任陈正: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了未来五年国家发展的战略重点和主攻方向,也为高校人才工作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将全会精神落到实处,强化引育结合,积极构筑人才梯队“蓄水池”。既要放眼全球,精准引进一批能够带动学科发展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更要注重内部培养,特别是对青年人才的扶持,敢于给青年人才压担子、搭平台,让他们在重大任务中挑大梁、当主角,形成衔接有序、动态优化的人才梯队,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处长郑克刚: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充分体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擘画宏伟蓝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定力与历史担当,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将深入学习全会精神,对标“十五五”发展要求,将规划编制与国家战略、区域发展对接,严格按照《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三年行动计划 (2025—2027年)》等文件要求,开展广泛调研,进一步凝聚共识,科学、精准做好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的总结和“十五五”发展规划的起草编制工作,为加快推进国际知名的一流师范大学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社会科学处处长高景海: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作为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是高校服务国家战略的关键支撑。我们必须主动对标全会要求,将贯彻落实全会精神与办学实践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着力培育高素质人才,为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贡献师大力量。学校社会科学管理部门将把学习研究阐发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立足职能定位,推动社科工作与全会精神同频共振。
研究生院副院长陈蓁蓁: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一次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的重要会议,全会擘画的“十五五”蓝图,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指明了发展方向。我们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以全会精神为指引,紧扣国家战略需求,放眼全球教育潮流和科技动向,勇于创新教学科研,承担时代所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同时,要立足工作岗位,把全会精神融入学校高质量发展建设,沉下身子做好教学和研究,提高教育服务贡献度,以实际行动认真履行职责,进一步教育和引导学生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后勤管理处处长刘爱芳: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了“十五五”发展的宏伟蓝图,让人深受鼓舞、倍感振奋,更加坚定了奋进强国建设新征程的信心和决心。全会就加快构建实施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作出了部署,吹响了由能耗双控制度全面转向碳排放双控制度的号角,这是全面绿色转型的“指挥棒”。高校是能耗大体量的公共机构之一,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将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持续加强学校能源管理工作,引导广大师生降耗减碳,进一步节约能源资源,做全面绿色转型的坚定拥护者和积极践行者。
团委副书记王雪: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以全会精神为指引,聚焦全会作出的战略部署,坚持为党育人,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依托主题团日、“青马工程”等载体,用“青言青语”,把中央的决策部署特别是关于“十五五”发展的蓝图传递给青年学子,切实将全会精神转化为服务青年成长成才、引领青年建功立业的生动实践,团结引领山师学子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书写青春篇章。
马克思主义学部教授刘本森: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系统部署未来五年发展路径,再次印证了五年规划这一制度创新是解码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核心密钥。从“一五”到“十五五”,七十余年的阶梯式递进历程,既是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缩影,更是党统筹战略连续性与阶段性突破的治理智慧结晶。作为一名中共党史的研究者,更需以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从制度演进中提炼风险应对智慧,阐释“战略远见与稳定性”对发展中国家的示范意义;更需将学术研究与“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的全会部署结合,推动党史资政育人功能与时代需求同频共振,以学术之力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根基。
经济学院党委书记王庆荣: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全会对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为学院今后一个时期的学科建设与科研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当前正在推进的“十五五”规划指明了方向。经济学院将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紧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党建引领,立足学院学科特色和优势,打造党建与事业协同发展新格局,确保把党建优势转化为育人效能与学科发展动能,努力培养更多具备全球视野和扎实经济学基础的高素质人才。
美术学院党委书记崔勇: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为高校艺术教育事业锚定了方向。美术学院将坚持把培养综合素养高、文化底蕴深厚的高素质美育人才作为目标,深挖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齐鲁文化资源,将非遗文化、实操技艺融入教学,在审美浸润中厚植文化自信。聚焦美术师范生培养,构建“思政+专业+实践”体系,培育既能传承经典又能创新表达的教育中坚。紧跟时代潮流,加强艺术科技与审美素养微专业建设、打造跨学科交叉融合课程,通过AI绘画、数字影像等跨域实践,创新推动传统美术在数字时代“破圈”。
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毛锐: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完善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这为高校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历史学科在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培养德才兼备的拔尖创新人才。历史文化学院应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突出师范特色,既重视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更强化教育实践、教学创新与历史思维训练的结合,塑造“懂史会教”的高素质师范人才。同时,要主动融入“双一流”建设,以专业建设带动学科发展,以科研反哺教学,通过课程改革、科研创新与社会服务相结合,形成历史教育的特色品牌。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党委书记谢德仁: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的目标,突出强调“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令人倍感振奋,更觉使命在肩。学院党委将牢牢把握办学治院的政治方向,持续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将聚力强化学科建设,紧密对接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扎实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与深度发展,不断深化科教融汇与产教融合;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坚持引育结合,着力打造教学科研能力突出的高水平团队;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为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心理学部副部长陈光辉: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加快健康中国建设,实现新质生产力的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我们将聚焦“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预防与干预研究”,基于心理学、脑科学、精神病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协同,致力于系统探究我国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规律、心理健康问题发病机制与矫治方案、学生成长成才与积极发展路径等,以期不断提升我国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未来的人力资源水平。同时紧紧抓住一流学科建设的契机,发挥好心理学在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以及健康中国建设实践中的独特作用。
商学院党委书记王志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重点研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五”规划,为未来五年我国发展举旗定向。作为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单位,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胸怀“国之大者”,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教书育人、立德树人,高标准、高质量编制学院事业发展“十五五”规划,以高水平规划引领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前瞻性、系统性谋划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凝聚科研特色,提升教学质量,持续引育高水平人才队伍,综合施策、改革创新,激发办学活力,形成比较优势,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山师商院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部2025级硕士研究生赵建凯: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鼓劲提气、催人奋进。回望历史,每一次重大成就的取得、每一个彪炳史册的奇迹,都离不开党中央举旗定向、坚强领导,离不开人民群众万众一心、真抓实干。面向未来,我深刻认识到,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不仅是专业使命,更是时代责任。要主动做好党的“政策解说员”,既做“传声筒”,把党的温暖和关怀原原本本传达给人民群众,又当“翻译家”,把党的理论和政策变成老百姓听得进、记得住、用得上的大白话,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文学院2022级本科生、第28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刘佳璇: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一名师范生和即将奔赴重庆支教的准教师,我深感使命光荣、重任在肩。一方面,我要以在校期间所学知识为基础,充分摸透学情、扎根讲台,全身心投入到对学生的教育中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我要充分发挥所学专业的优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活泼生动的形式给孩子们讲名著、讲先贤、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帮助他们陶冶高雅情操、坚定文化自信,把中华文化的基因融入血脉。此行支教,我将把对全会精神的学习领会镌刻于心,在西部大地写下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教育注脚!









